超级英雄电影如今已是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单一文化产业:制作精良、管理精细,且经过算法精准规划,旨在吸引全球各年龄段和地区的观众。但在这光鲜亮丽的表象之下,还有一个充满失败之作的 “地下世界”,那些影片虽试图一飞冲天,却最终以怪异且更具趣味的方式 “坠毁”。这些电影在漫威紧密的协同效应和 DC 自我神话的宏大叙事面前毫无胜算。它们或是创作者的心血之作,或是制片厂的尴尬 “败笔”,又或是令人匪夷所思的奇特作品。尽管票房不佳,但却在狂热粉丝群体的 “民主投票” 中获得了认可。
观看一部明显不该存在的超级英雄电影,有种让人欲罢不能的魔力。无论是《毒液特工》中被辐射的清洁工将罪犯斩首,还是《反击王》里丹尼斯・罗德曼像《黑客帝国》中身高六英尺五的 “故障人物” 一样躲避爆炸,这些电影都杂乱无章、缺乏重点,甚至常常漏洞百出。但这恰恰是它们经久不衰的原因。它们是超级英雄电影的 “另一面”:奇特、真诚,偶尔还闪耀着别样的光芒。和朋友一起在午夜观看这些电影,最好准备好零食,尽情吐槽 —— 这时你会发现另一个电影宇宙的轮廓:在这里,失败也是一种超能力。
1.《毒液特工》(1984 年)
《毒液特工》开启了无数次午夜场放映,说不定还引发了不少人去看心理医生。影片讲述了一个离奇的起源故事:新泽西州一个瘦弱的清洁工掉进一桶有毒废料中,变身成为浑身长满脓疱的超级英雄,他手持拖把,一心为正义复仇。这部电影由臭名昭著的 B 级片制作公司特罗马娱乐发行,该公司以怪诞的夸张风格和低成本血腥场面著称。影片在票房上几乎毫无建树,但多年来,它做到了大多数超级英雄电影从未尝试过的事:无需故作高雅,便成为了经典。
又脏又好,“毒” 性十足
《毒液特工》经久不衰,不仅因其荒诞,更在于其纯粹的混乱感。这部电影以低俗趣味为乐,却毫无 cynical 之感。它没有精心构建的世界观,也没有为打造系列电影做准备的精致感,只有暴力、黏液和真诚。在这个超级英雄要么如救世主般神圣,要么沦为网络梗图的时代,“毒液特工” 提醒着我们:有时,最能引起共鸣的救世主,可能是那个看起来刚从下水道爬出来,却仍一心向善的人。
2. 《钢铁悍将》(1997 年)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在漫威电影宇宙让紧身衣成为潮流之前,华纳兄弟居然批准拍摄了《钢铁悍将》。这部超级英雄电影由沙奎尔・奥尼尔主演,他饰演一名武器设计师,自制了一套钢铁战衣,化身义警。影片制作方似乎都不清楚该打造何种风格,结果导致电影既不够严肃,难以吸引成年观众,又不够卡通化,无法让孩子们买账。影评人对此嗤之以鼻,观众也不愿捧场,《钢铁悍将》就这样在《蝙蝠侠》和《超人》的光环下默默 “生锈”。
沙克:真诚的偶像,而非嘲讽对象
但事情的转折在于:《钢铁悍将》之所以令人惊叹,恰恰是因为它打破了常规套路。沙克凭借真诚的表演和独特的个人魅力,让这部电影充满了真诚,风格反而退居其次。他并非演技精湛的演员,但这并不重要 —— 他代表了另一种英雄主义:滑稽、质朴,还带着莫名的温暖。如今再看《钢铁悍将》,就像是挖掘出了另一条超级英雄时间线,一条未经算法优化的时间线。这部电影说不上有多好,但绝对令人难忘。
3. 《超级英雄》(2010 年)
在詹姆斯・古恩凭借《银河护卫队》让浣熊萌翻观众、票房大卖之前,他执导了《超级英雄》。这是一部残酷、搞笑却又令人深感不安的反超级英雄电影,就像是穿着紧身衣的人精神崩溃后的产物。雷恩・威尔森饰演弗兰克,一个孤独的油炸食品厨师,妻子跟毒贩跑了之后,他穿上自制的服装,自称 “深红闪电”。接下来的剧情并非是救赎之旅,而是一场暴力的失控。《超级英雄》对超级英雄粉丝来说过于黑暗,对艺术电影圈来说又超级英雄元素太浓,正因如此,它才完美契合这份榜单。
邻里间的疯狂 “英雄”
《超级英雄》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是因为它将情绪不稳定作为主角的起源故事。弗兰克不是救世主,而是社会问题的 “症状”。埃伦・佩姬(现名埃利奥特・佩吉)饰演的同样疯狂的助手,表演既滑稽又令人不安。影片中有血腥场面,但它对英雄主义的刻画也有着残酷的真实感:英雄主义并非高尚之举,而是出于绝望。这是一部毫不留情的讽刺作品,它不是在调侃,而是在呐喊。在邪典电影的经典之作中,《超级英雄》脱颖而出,它敢于探讨当错误的人试图做正确的事时会发生什么,而答案并不美好。
4. 《城市呆侠》(1994 年)
达蒙・韦恩斯饰演一位善良到有些傻气、社交上笨手笨脚的发明家。面对城市犯罪,他没有选择练就一身肌肉或是故作深沉,而是用橡皮筋、魔术贴和奶奶的浴袍制作了一套防弹衣。《黑侠》的超级英雄起源故事极其荒诞,更像是《乐一通》动画,而非《蝙蝠侠:侠影之谜》,这也是它票房失利的原因。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的观众不知道该如何看待这部不把自己和超级英雄题材当回事的电影。但如今看来,这种 “不严肃” 反而颇具先见之明。
胶带与幻想的力量
《黑侠》毫无 cynicism 之感,有着一种独特的魅力。韦恩斯的表演更多的是展现角色的悲情,而非单纯的恶搞,他塑造了一个深信正义的人,这种信念起初让人觉得可爱,随后又有些令人不安。这部电影就像是孩子对英雄主义的理解,经过成人荒诞世界过滤后的产物。在如今充斥着 2 亿美元特效、暗黑风格的电影时代,《黑侠》那种手工制作般的、傻傻的真诚反而让人耳目一新。这不是一部讽刺作品,而是一封写给 “任何人,无论多么平凡,都能心怀拯救世界的梦想” 这一理念的情书。
5. 《神秘人》(1999 年)
在《黑袍纠察队》《死侍》出现之前,在超级英雄还不被允许故意荒诞搞怪的年代,就有了《神秘人》。这是一部混乱的群像喜剧,讲述了一群边缘超级英雄的故事,他们的超能力有 “扔餐具”“超级愤怒” 等。影片演员阵容强大(本・斯蒂勒、简・aneane Garofalo、威廉・H・梅西、汉克・阿扎利亚等),制作设计独具一格,有着蒂姆・波顿和乔尔・舒马赫作品的奇幻风格。但 1999 年时,观众对这部电影摸不着头脑,它的票房惨败程度,堪比片中 “脾脏侠” 脆弱的消化系统。
超越时代的 “超级英雄闹剧”
如今再看《神秘人》,会觉得它惊人地 “超前”:这是一部对品牌塑造、有毒男性气质和追逐名利的英雄主义的讽刺作品。影片中的角色极度缺乏安全感,真诚得有些过头,还十分怪异 —— 这些特质后来都被漫威拿来调侃,但《神秘人》当年可是毫不留情地将其展现出来。它不追求精致,也不故作尖刻,而是充满了混乱又可爱的氛围。它提醒着我们:超级英雄如果不被打磨成完美的形象,反而能展现出最真实的人性。这是多元宇宙概念商业化之前的 “多元宇宙” 故事。
6. 《哈啦神父High上天》(1997 年)
只有特雷・帕克能拍出这样一部电影:一个摩门教传教士成为成人影片明星,最后还变身超级英雄,而且还能让这个故事莫名地温情?《宇宙怪客》傻得可爱,它巧妙地利用了主角的天真无邪与周围成人影片行业荒诞现实之间的反差。这部电影冒犯性十足、幼稚低俗、制作廉价,绝不是适合所有人观看的影片。但它其实比看起来更有内涵,就像把低俗的外表当作铠甲。
如果超人在成人影片行业工作会怎样?
《宇宙怪客》能在邪典电影经典中占据一席之地,是因为它完全没有明确的道德观念。帕克饰演的乔・扬带着一种傻乎乎的执着,让电影充满了超现实感:成人影片世界奇怪地 “健康”,现实世界却丑陋不堪,而在这两者之间,有一个拿着类似 dildo 形状镭射枪的男人,他只想取悦上帝和未婚妻。这是一部不太在乎超级英雄本身的超级英雄恶搞电影,它关注的是虚伪、压抑,以及当你试图遵循一套纯粹却难以实现的规则生活时,这个世界看起来有多荒诞。仔细想想,这可能是所有超级英雄故事中最真实的一个。
7.《强殖装甲》(1991 年)
把《恐龙战队》那种紧身衣加特效的模式,融入跳动、黏糊的身体恐怖元素,再加上马克・哈米尔参演,制造出满满的 “啥?这什么情况?” 的效果 —— 这就是《强殖装甲》,一部将日本漫画改编得极为疯狂的美国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个年轻人与一套外星生物机械战衣融合,逐渐变成一个怪异的杀戮机器,并与名为 “兽化兵” 的变异怪物战斗的故事。怪物设计出自尖叫的疯乔治(没错,这是真名)之手,一半像夜店木偶秀,一半像噩梦。
血腥与变身的碰撞
《强殖装甲》在邪典电影中独树一帜:对孩子来说太血腥,对恐怖电影纯粹主义者来说又过于夸张,对想理清剧情的观众来说,结构又太混乱。但这恰恰是它的魅力所在。橡胶质感的怪物和实际特效带来一种真实可触的、类似过去录像带电影的刺激感,影片在风格上的分裂 —— 既有闹剧元素,又有血腥场面,就像一盘被两个不同 “邪灵” 附身的录像带。它不只是一部 B 级片,更是一场在荧光色血腥场景中的 “出体体验”。
8.《怪人集团》(1993 年)
想象一下,一个由兰迪・奎德饰演的牛仔虐待狂组织的基因变异怪胎马戏团。再想象这个故事是由亚历克斯・温特(没错,就是那个亚历克斯・温特)构思,未来《蠢蛋进化论》的创作者参与编剧,还有 Mr. T、鲍比・霍克・戈德瓦特和基努・里维斯(未署名,扮成狗男孩)客串的电影。《怪人集团》就是这样一部疯狂的、融合多种类型的超级英雄喜剧,主角原本是个好莱坞投机分子,后来变异成一个畸形的霓虹粉色怪物,他学会了接纳自己的怪异,进而拯救他人。
美丽又怪异的混乱之作
这部电影与其说是叙事,不如说是由 X 世代虚无主义和《皮威的大冒险》美学风格拼凑起来的视觉混乱。它票房惨败,还被制片厂雪藏,但随着时间推移,人们重新发现了这部反企业、反传统美学的天才之作。在黏糊的特效和笑话之下,这部电影探讨了身体自主权、表演文化以及 “被市场接受” 的意义。《怪人集团》不只是怪异,它以一种极致的方式让人 “又爱又恨”。你要么沉浸其中,要么被吓得退缩,这或许就是所有伟大邪典电影的魅力所在。
9.《反击王》(1997 年)
严格来说,《反击王》不算超级英雄电影,但它也很难称得上是一部剧情连贯的动作片,所以我们就凭感觉把它列入这份榜单。这部色彩斑斓、类型模糊的电影将尚格・云顿和丹尼斯・罗德曼(没错,就是那个丹尼斯・罗德曼)凑到一起,剧情里有机械老虎、冷战后的间谍活动、超现实的科技竞技场,还有听起来像是激浪饮料广告文案的台词。这是香港动作片传奇导演徐克的好莱坞首秀,影片遭到影评人猛烈抨击,观众也不买账。但在邪典电影圈,它就像一场荧光色的梦幻狂欢。
染发剂比逻辑多,这就是精髓
如今看《反击王》,就像是一边猛灌红牛,一边翻阅 90 年代的欧洲时尚杂志:混乱、色彩浓烈,却又令人兴奋不已。罗德曼顶着一头彩虹色头发,面无表情地念着台词,与其说他在表演,不如说他在展现自己混乱不羁的个人风格 —— 而神奇的是,这种风格还很搭。电影里满是小发明、爆炸场面和夸张的劈叉动作,但它毫不在乎剧情逻辑的态度,反而有种让人愉悦的疯狂。《反击王》是那种超越了 “质量” 评判标准的失败之作。它是一部夸张的作品,一个充满独特氛围的 “博物馆”,也提醒着我们:超级英雄的气场不一定要靠披风,只要有足够的热情和一件豹纹降落伞装就行。
10. 《恐龙战队电影版2》(1997 年)
如果你是 90 年代的孩子,看《恐龙战队电影版2》时就会意识到:不是所有有爆炸和头盔的东西都能讲得通。这部电影原本是《恐龙战队兽连者》和后续电视剧重启之间的衔接之作,它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群精力过剩的孩子画的分镜脚本:有海盗女反派、名叫勒里戈特的巫师、闹鬼的火山,还有一个十岁男孩莫名其妙就变身成成年战队成员的情节。它票房惨败,但却很有 “魔力”。
带着 “笑气” 的怀旧情怀
《恐龙战队电影版2》的非凡之处在于它毫无 “包袱”。它带着一种欢快的真诚一路向前,弥补了剧情上的混乱。这里没有对现实感的追求,只有荒诞的危机、发光的剑,还有一群演员,他们看起来一边努力表演,一边又憋不住想笑。它和诺兰的电影风格完全相反:欢乐无脑、真诚得有些奇怪,制作时就像小学生课间游戏一样充满激情。如果说如今的超级英雄电影承载了太多意义,《恐龙战队电影版2》则让我们回想起那个 “变身就够了” 的纯真年代。
15 部类《银翼杀手》 科幻片:意外言中的未来密码
10 部让你感到幽闭恐惧的科幻电影
十部不该遭遇票房滑铁卢的奇幻佳作
近十年十大 “山寨版《疾速追杀》” 电影